您好!欢迎来到壹杯茶新生活门户网
通行证 注册 |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

壹杯茶新生活门户网

苏轼的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……”透漏出了他当时怎样的心境?

2019-09-06 23:51:15| 发布者:壹杯茶门户| 查看:1270| 评论:0| 收藏

文/绝诗妙句言汗青

图/网络

北宋大文豪,苏轼,我相信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。作为北宋豪放派词人代表,他写下的每一首词都有着气吞山河的气势,和难以磨灭的决心。

他有着“会挽雕弓如满月,西北望,射天狼。”的志向和信心;

有着“门前流水尚能西!休将白发唱黄鸡。”的无奈和惆怅;

有着“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”的寂寞和不甘;

有着“枝上柳绵吹又少,天涯何处无芳草!”的阔达和坦然。

每次心中烦闷都会读一两首苏轼的词,来解开我心中的结。我的结由苏轼来解,那么苏轼的结又由谁来解?



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

宋代:苏轼

三月七日,沙湖道中遇雨。雨具先去,同行皆狼狈,余独不觉,已而遂晴,故作此词。

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。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

料峭春风吹酒醒,微冷,山头斜照却相迎。回首向来萧瑟处,归去,也无风雨也无晴。

走在人生低谷的道路上,不经意间,天上下起了微微小雨。提前备好雨具的人 ,从容自在的渐渐离去。与我一道行走的人们,一个个都觉得自己非常狼狈。只有“我”顶着雨依然走的潇洒自如。走着走着雨过天晴。趁着雨后清凉的空气,写下这首词。

天降大雨,既然我们没有十足的准备来躲避,又何必在乎那些被风雨击打着树叶的声音,不如放声歌唱,享受这雨中的美好,从容的前行。用一段竹子当做拐杖,穿着轻快的草鞋,安然自若的走在路上,甚至觉得胜过骑马。下雨有什么可怕的?就让那最大的风雨尽情的吹打在我的破蓑衣上,依然不影响我活得漂亮。

初春微冷的风,缓缓吹散了我的醉意。醉梦破灭,我感到丝丝寒意。正巧山头上一抹斜照的阳光洒在脸上。简单的欣慰后,我看了一眼来时被雨冲刷的萧瑟的地方,信步走去,管他下雨还是放晴。

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读起来多么顺畅自然,多么潇洒阔达。作者把自己坦然的一面展现出来,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仕途失意的人,穿着蓑衣草履走在风雨中,尽管淋着雨但是依旧笑的酣畅。也许我们看到的只是作者的表面,至于作者内心真切的心情,又有几人能读穿……



一、对社会世态炎凉的屈服

乌台诗案

元丰二年(1079年),苏轼四十三岁,调任湖州知州。上任后,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《湖州谢表》,这本是例行公事,但苏轼是诗人,笔端常带感情,即使官样文章,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,说自己“愚不适时,难以追陪新进”,“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”,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,说他是“愚弄朝,妄自尊大”,说他“衔怨怀怒”,“指斥乘舆”,“包藏祸心”,讽刺政府,莽撞无礼,对皇帝不忠,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。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,一时间,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。这年七月二十八日,苏轼上任才三个月,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,解往京师,受牵连者达数十人。这就是北宋著名的“乌台诗案”

“乌台诗案”让苏轼一瞬间跌至人生的低谷,那些新党们要求除掉苏轼,但是也有很多意见和苏轼一样的人们不断地上书,想给他留一条命。最终因王安石上书的一句“安有圣世而杀谋士乎?”让苏轼保住了人头。被贬到黄州的苏轼,坐牢期间曾几次差点被杀,由于当时赵匡胤年间有着“不杀士大夫”的国策,这让苏轼再一次保住了小命。

当时受朝廷的压迫,命是保住了,并且还给了他“团练副使”的小职位,但是也有名无权。

从此的苏轼便心灰意冷,对这个阴暗的社会充满了失望。各种人生的不如意,让苏轼心情烦闷、无奈。同时他开始去慢慢的接受这种不公平的现实。


二、对个人碌碌无为的自嘲

元丰五年,被贬三年后的苏轼写下了这首诗,整整三年,谁也无法想象他的生活到底能落魄成什么样。从一个湖州知州变成了一介草民。他除了接受命运,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懊悔,自嘲。

同年他写下这首诗:

念奴娇·赤壁怀古

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

故垒西边,人道是,三国周郎赤壁。

乱石穿空,惊涛拍岸,卷起千堆雪。

江山如画,一时多少豪杰。

遥想公瑾当年,小乔初嫁了,雄姿英发。

羽扇纶巾,谈笑间,樯橹灰飞烟灭。

故国神游,多情应笑我,早生华发。

人生如梦,一尊还酹江月。

这首诗讲了当年周瑜赤壁之战的过程,用雄宏的语句写出了当年周瑜大杀四方的气势。周瑜可谓是人中豪杰,年纪轻轻就有了偌大的成就,让人羡慕不已。苏轼借周瑜和自己对比,写出了自己的无能、无奈。表面上这是一首赞赏周瑜年少有为的诗,实际上这是一首赤裸裸的自嘲诗。

这首诗和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。看似看淡了世态炎凉,其实句句是自己对自己的不满和淡淡的惆怅。



三、对被命运捉弄的不甘

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更是有着对被贬黄州的不甘和对黑暗势力的蔑视。穿蓑衣草鞋的布衣农民,依旧胜过骑着马的王权贵族。

元丰六年,也就是苏轼被贬的第四年,毫无睡意的他与张怀民在深夜里观赏着夜景,互相说着自己的故事,他写下这首诗:

记承天寺夜游

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,解衣欲睡,月色入户,欣然起行。念无与为乐者,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。怀民亦未寝,相与步于中庭。

庭下如积水空明,水中藻、荇交横,盖竹柏影也。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。

枯燥无味的生活,让苏轼在无数个夜里难以入眠,不是因为夜太躁,也不是因为月太明。只是苏轼心底的一块石头始终没有被放下,他不甘心,不甘心自己的才华被埋没,不甘心自己的言论比不上别人的煽风点火。

他也曾“凭栏望”“把栏杆拍遍”宣泄自己内心的悲愤和惆怅。可是这世界就是如此,无数有着一身才华的人,被埋没于荒郊野岭。无数的逆耳忠言,被加上了难以解脱的罪行。

“何夜无月?何处无竹柏?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”诗的表面看起来是多么的恬淡,安详,甚至无端游的生出一丝美感。但是要想想这可是踌躇满志的苏轼写下的。这是他的作风吗?这是他喜欢的生活吗?试问,有着一腔热血,谁愿意做一个夜里闲游的人?了解后才知道这句诗里藏着浓郁的无奈和不甘。不愿说破,只是想把那份执着永远压在心底罢了……



四、对未来东山再起的自信

“一蓑烟雨任平生。”仿佛还有着对有朝一日东山再起的决心,现在受再多的风吹雨打又怎么样,风雨过后又将是崭新的人生。

如此多地情绪杂糅在一起,让他度过了难熬的五年。终于在第六年死灰复燃,他再一次走向了辉煌。

1084年的时候,苏轼被提拔到汝州赴任,可是让苏轼难过的是,儿子在路途上不幸夭折,再加上自己也没有了多余的盘缠,悲痛的苏轼只好向朝廷上书,说自己无法再去汝州,请求暂时住在常州。可是路途上神宗驾崩了,苏轼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,他看见常州,山清水秀,适合居住,于是就决定在常州养老。1085年,宋哲宗即位,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,临朝听政,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,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。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(蓬莱)。

宋哲宗的即为让旧党重新迎来了复辟,不枉半生的追求,苏轼终于东山再起,达成了自己的梦想。



可是后来的苏轼又因为向皇上谏言被陷害,最终还是自求外调。苏轼的人生是起起落落。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也成就了自己年少时的猖狂……


相关阅读

最新评论

全部评论(0)